一句赌气的话他30年没回家 尚丙辉团队志愿者为他搭建起回家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开兰善贵的笔记本,第一篇文章就是《大学》的开篇,里面还不乏从书籍和报刊上抄录下来的优秀文章。他的字体工整,围观的志愿者们夸赞他写得就像字帖印刷出来的一样。虽然将近三十多年的时光里都在外面流浪,但他一直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这也是他三十年时间里唯一的精神寄托。
兰善贵家里有兄弟姐妹八个,一共有四个男孩和四个女孩,他排行老八,也是最小的儿子。由于年龄最小,兰某备受父亲母亲和哥哥姐姐们的仇爱,无论想要什么东西,兰某总是能得到满足,这也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的性格。兰某年轻时有一个上大学的梦想。1990年左右,那时的他还是一个高三学生。尽管平时成绩不错,但是每次上考场就会掉链子,两度参加高考以均名落孙山告终。梦想的破灭让自尊心极强的兰某滋生出远走他乡的想法,三十年前的那天晚上,他下定决心出去打拼。当晚,他信誓旦旦地跟家人说:“我想出去打工,三十年后我再回来,到时如果我不是富翁,那就是乞丐。”家人当时以为这是他考试失败后的一句气话,就任由他去了。没想到他真的30年没回家。在这30年,父亲和母亲相继离世。母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都念叨着小儿子,临终之前不忘嘱咐七个兄弟姊妹一定要把他找回来。事实上这些年兄弟姊妹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寻找,大约十几年前,家里收到村委会的通知,说他在广州天河的一个地方跟人打架,被警察拘留了十天。可惜那时消息传来,人已经跑了,大哥和二哥千里迢迢赶来广州却扑了个空。根据民警提供的信息,兄弟两人在他活动过的区域开始了地毯式搜索。后来还打印了几十份寻人启事,走到大街上一个一个派发到路人手中,却没有找到半点消息。
直到2022年2月27日,兰某村里邻居在刷头条时,看到一则网络寻人启事,照片里的人赫然就是三十年前发誓“挣不到钱不回家”的兰善贵。邻居立即就转发给了他家人。与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口工作室取得联系后,兰某的大哥和二哥确定他就是弟弟本人无疑。兄弟两个一合计,次日就与大侄子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广州。
2月28日下午三点半,三人提前来到尚丙辉工作室。工作人员简单与家属了解了一下他出来流浪的原因,不敢稍作歇息,就立即赶往桂花岗找人。一路上,兰某的大哥坦言:“因为他十几年前和别人打架,我们才知道他在广州流浪,但是来了广州两次都没找到人!”尚丙辉告诉他们:“我们也是昨天在街上看见他的,开始不说是哪里人,当时就用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帮他办身份证才知道他的信息!像他这种情况都是挣不到钱不好意思回去。”
下午4点半,车辆驶进桂花路,在尚丙辉一行人的指引下,三人远远看见了正在收拾废品的兰某。几乎在同一时间,兄弟两个一边冲上前去抓住他的肩膀,一边用老家话叫他的名字。听着这熟悉的乡音,兰某来不及搞清是怎么回事,傻愣着呆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工夫,才认出两人原来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大哥和二哥!兄弟三人抱在一团失声痛哭起来。积攒了三十年想要互相倾诉的话,此刻却无语凝噎......
和很多在外闯荡的人一样,兰某向来喜欢报喜不报忧,哪怕在外面过得再不好都不愿让家人知道,兰某也不例外。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看到昨天才说帮他办身份证的尚丙辉,今天就带着两个哥哥来到他面前。于是心想:原来他骗了我,他不是要帮我办身份证,而是想把我家人找过来!当即就指着尚丙辉的鼻子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多事呢!”尚丙辉并不搭腔,只是笑笑。大哥二哥立马制住他,好言相劝才让他慢慢接受现实。
二哥为兰某的鲁莽向志愿者们道歉,为了略表感激,他们想邀请志愿者们吃一顿饭。尚丙辉对此表示:“这个使不得,我们团队帮助过成千上万个流浪汉,从来不敢拿家属一点好处。做好事不能求回报,否则就变味儿了。”一行人再次回到工作室,闲叙片刻,兰某尝试为自己辩解道:“我自己会回去,现在搞得我多尴尬啊。”随即把头深深地埋下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他还得花些时间来慢慢适应身边有其他人的日子。
兰某最终跟随两个哥哥一起回去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他没能成为富翁衣锦还乡,回去时只带了一本老书和抄录文章的笔记本。他不愿将那本书给别人看,甚至连书名都不愿告诉志愿者。他说,那是属于他的秘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谢文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谢文佩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谢文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