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公益寻亲, 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评定AAAA级社会组织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资讯

广州“四四二”模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提质量,以“健全一个机制、建立一个平台、组建一支队伍、规范一套制度、构建一个网络、打造一个品牌”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联动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构建完善联动机制“四四二”(即四大路径、四大机制、二个保障体系)工作模式,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图片


怎么做:精准设计联动机制四大路径


广州市民政局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救助服务全过程,并发挥“引擎”作用,印发了《促进社会力量规范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实施意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联动机制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提供政策指导。同时,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暖加公益促进会等牵头组织41家参与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组建了一支约800人的核心志愿者服务队伍,并设计了联动机制四大路径。

一是在个人建档上用实策。建立广州市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档案库,对街面流浪、露宿乞讨人员建档立册,整理分析其性别、年龄、籍贯、健康状况、谋生方式、现状成因等,重点标识长期滞穗、高龄、残疾以及长期流浪等人员,建立完善流浪乞讨人员“一人一档”,充实流浪乞讨人员数据库和相关材料,为后续开展救助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在个案帮扶上出实招。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生存、就业、转介、返乡安置等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帮扶目标、介入策略、介入方案、介入步骤、介入技巧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通过综合开展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专业服务,着力从思想根源上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转变生活观念,重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是在跟踪回访上下实功。对成功寻亲返乡安置或就业的流浪乞讨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回访实行“三个落实”,即监护人是否落实监护职责、应享受的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必要的生活保障是否落实且可持续。对反复外出流浪、基本生活困难解决不彻底的服务对象,联合源头地救助力量合力帮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四是在小组工作上见实效。在救助站和街面露宿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服务,主要有健康卫生、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求职技巧、就业保障等教育小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成长小组,以及自助互助、社区支持等支持小组。同时,根据救助保障政策和流浪乞讨人员的需求,与相关部门对接或转介,使流浪乞讨人员群体获得可持续的支持和帮扶。

微信图片_20220126104334.jpg

▲联动机制成员单位社会团体联合开展服务


谁来做: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四大机制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发挥“保驾护航”功效,培育、指引和推动构建“政社联动、社志联动、社企联动、社研联动”服务机制。通过积极发挥联动机制“穿针引线”作用,把“单兵作战”变“兵团作战”,一条贯穿于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流浪乞讨人员之间的多元共治、共享、共赢通道逐渐打通。


构建“政社联动”服务机制。广州市在全市6家救助管理机构、13支街面救助小分队,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属地和源头地公安、城管、街道办等之间建立常态化沟通和协作机制,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特殊困难群众之间架设起高效的对接渠道,不断延伸政府救助链条,提升特殊困难群众寻求政府救助的易及性。


构建“社志联动”服务机制。在联动机制统一调度下,志愿者团队、热心市民以及外省市志愿者团队多方联动,社工和志愿者每月举行联合会议并参与相关培训,联合开展服务。通过“社志联动”,推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力量、社会资源,逐步提升服务质量。


构建“社企联动”服务机制。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充分挖掘和调动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潜在资源,为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就业支持。通过社企联动,构建供需对接平台,既能体现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命和担当,又能给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构建“社研联动”服务机制。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联手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政策理论和实务研究,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先后完成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论文汇编、案例汇编、故事汇编和《广州市救助工作发展报告(2021)》等多部汇编,并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126104354.jpg
▲与长期流浪露宿人员保持经常性接触,动态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和需求


可持续:健全完善联动机制保障体系


联动机制设立了联合办公室,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各项工作,理顺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联动机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编印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细则》《能力建设指引》《资源管理指引》《源头地社会力量联动机制服务指引》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的程序、途径、方法、形式、内容等,推动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地参与救助服务。


建服务中心,精准对接服务需求。联动机制联合办公室通过跨地域、跨行业整合服务资源,积极联动全国志愿服务网络,加强救助管理全流程关爱服务,与公益组织、医疗机构、法律团体、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建设服务中心,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参与联动机制的单位组建7个党员联合服务小组,坚持党员跟车上路,服务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确保党支部、党旗、党员在一线。


建资源中心,统筹资源整合力量。通过建立健全联动机制资源中心,依托广州市救助管理系统APP、广州公益“时间银行”APP,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信息平台,统一整合、调度各类社会资源。在广州市慈善会支持下,通过设立“街友关怀专项基金”“街友关怀爱心超市”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专项慈善基金和爱心超市平台,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公众提供多方支持,打造“物资+服务+支持”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公益资源与跨界资源。

微信图片_20220126104405.jpg

▲开展能力建设培训


作者:覃汉鹏
作者单位: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