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羊城,共筑温暖回家路
“感谢广州民政、广州志愿者帮助我们找到了亲人,你们的善良必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你们的善举值得我们敬佩。”
5月2日,在海珠区市二宫地铁站E出口旁,来自辽宁沈阳的姜氏三人与失散了20多年的姜卫(化名)相拥而泣。他们向在场的救助队员、民警、社工以及志愿者依次表达了感激。这场来之不易的团圆,是广州市联动机制努力整合多方救助力量的结果,更离不开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的大力支持。
民政牵头·社工参与
自133届广交会开展以来,海珠区琶洲会展中心立即吸引了国内外参展商的注意。为做好海珠区流浪救助管理工作,4月18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站长顾英帅带队在广交会周边开展巡查。顾站强调,要加大周边巡查力度,针对重点人员开展救助工作。海珠区民政救助队在现场汇报了姜卫的有关情况,该员经常到省政府上访,但是又不接受救助,给救助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顾站随即指示联动机制社工为其开展寻亲工作。
根据海珠救助队提供的信息,联动机制社工与志愿者很快在市二宫地铁站旁发现了姜卫。经过确认,社工认出姜卫就是曾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流浪过的一名街友,当时姜卫并没有向社工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因此错失了寻亲良机。据海珠救助队与民警反馈,姜卫是去年才来到市二宫附近露宿。在发现姜某之后,他们第一时间介入到救助工作中来。遗憾的是由于他一直表现出抗拒情绪,甚至有暴力倾向,救助工作一时难以继续推进。
暖心关怀·敞开心扉
“阿叔你好,好久不见,怎么跑到这里来了!”社工上前与姜卫交谈。姜卫眯着眼看了好一会,这才慢慢反应过来:“哦,原来是老尚啊。”好不容易碰到熟人,姜卫滔滔不绝讲起了去年的经历。他表示2021年曾回老家办好了身份证,不过儿子不在家,再加上缺少联系方式没能联系到亲人,只能再度折返广州。好不容易拿到新身份证,没过几天就弄丢了,他认为这都是城管的责任,矛盾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年近七旬的他已经在广州流浪20多年,也去过不少地方。之所以选择在市二宫流浪,是因为附近街坊邻居乐善好施,在其困难时刻慷慨解囊,不至于受冻挨饿。姜卫特地拿出一杆高级钓鱼竿,这也是附近好心居民所赠予的。他经常带去珠江边钓鱼,多出来的鱼卖给街坊邻居,生活还算过得去,只是缺少了亲人的陪伴。
(好心市民赠送的鱼杆)
千里寻亲·终得团圆
4月22日,根据获取到的有效信息,联动机制总召集人单位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立即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始了寻亲工作。一方面,社工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了有关姜英和寻亲启事,另一方面社工尝试通过当地村委会找到其亲人。幸运的是,姜卫的妹妹姜花(化名)浏览头条时看到了这则推送。面对突如其来的喜讯,姜花有些难以置信。她将信将疑的拨通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热线电话,并添加了联动机制总召集人尚丙辉的微信。
在看到哥哥近期照片后,她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恨不得马上见到哥哥本人。社工从姜花口中得知,哥哥是因为婚姻失败才出来流浪。姜卫之子目前也知道了父亲在广州的消息,但因工作繁忙暂时无法前来。姜花只能带上丈夫以及侄女,一起定下了来广州的行程。
5月1日,三人从沈阳出发坐上了飞往广州的飞机。得到确切的消息,海珠区救助队、治安大队、江南街道、派出所等部门马上行动起来,在市二宫地铁口找到了姜卫。下午四点多,社工与家属三人顺利会合,而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市二宫,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看到姜卫落魄的处境,妹妹和侄女不禁潸然泪下。
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妹妹和侄女的到来融化了他伪装的坚强,看着她们落泪,姜卫也忍不住老泪纵横。看到这一情形,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到欣慰。最后,他将多余的东西都送给环卫工,只留下那杆陪伴着他的鱼竿,与亲人踏上了归程。
联动机制总召集人尚丙辉了解到,姜卫之前在国企单位工作过,他本人符合办理退休的条件。家人已经根据要求帮他准备好了的相关材料,就等着他本人回去办理。姜卫今年已经67岁,只要退休手续办理下来,他就不用四处乞讨求生,彻底告别了流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