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奋楫争先!联动机制“领航计划”圆满收官
3月21日,联动机制“领航计划”能力建设系列培训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圆满结课。为了巩固、提升联动机制成员单位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联动机制联合办公室特地邀请到胡小军、李锦顺、马尔媛、汤秀娟四位资深讲师,从非营利组织运营管理的八大维度深度授课。 本次活动由联动机制项目主办(承接机构: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市区分站的指导下,来自13家社会组织共30余人积极报名参与。培训课程干货满满,受到了13家组织代表的一致好评。下面让我们一睹导师的风采吧!
主讲导师| 李锦顺
全国知名社会服务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导。广东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国家应急管理部专家。从事社会组织研究多年,主笔过我国第一套品牌指标体系《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指标体系等指标体系》,多次参与广东等省市政策制定工作。
得益于政府与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当前广州市流浪救助收效明显,但依旧有许多新的挑战。对此,流浪救助领域的从业人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协同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助力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
主讲导师| 马尔媛
中级会计师,现任广州市穗晟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司法矫治协会、广州开发区优公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东省惠诚社会工作评估中心评估专家。曾为珠三角地区数十家民间组织和社工机构提供70多场督导及培训。
非营利组织大多资金来源单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为机构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马尔媛老师特地围绕财务管理维度进行教学。她强调,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民间出资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虽然财力不足,但每一个组织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责任。所以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严格资金使用的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健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如此才能维持组织的长久发展。
主讲导师| 汤秀娟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广州市民政局智库专家,广州市城市管理局智库专家。从事城市管理与城市社会保障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被权威刊物转载。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汤秀娟教授分享了二十大对社会救助提出的新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民生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汤教授指出,广州救助管理具有露宿街头与乞讨群体逐渐趋于分明,中青年乞讨群体占比大,驻街流浪乞讨年限长,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区域相对集中等特点。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联合治理下,广州救助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城市文明及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新时期也带来了新挑战。社会组织量大面广,分布在各个领域,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政府提供救助服务的桥梁和纽带。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勇于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主讲导师| 胡小军
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民政智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和社区治理。曾主持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广东省民政智库课题、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大资助课题等。
疫情爆发之后,许多社会组织度过了三年至暗时刻。因此,胡小军老师以“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向在座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
他特别强调:“任何危机都是一次改变的机会”。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社会组织应积极适应变化,获得韧性发展能力,从而保证组织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胡老师分别从发展规划、内部有效治理、组织文化建设、项目开发与管理、构建资源模型五个具体措施展开讲解。引发了参与人员的普遍共鸣与深入思考。
事业永无止境,学习永无止境。本次“领航计划”以“固基、增能、培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各成员单位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联动机制联合办公室将持续开展培训活动,促进成员单位共同成长。
(尚丙辉理事长、胡小军院长共同为学员派发结业证书)